Phone: (05)532-0851 Email: hsing.fatang@msa.hinet.net

首頁 > > 五術叢書 > 道壇秘本系列 > 道壇秘本系列


 

 

 

出處於「道藏輯要」

  道教經籍總集吾道之秘藏也。道教類書。又稱<重刊道藏輯

要>。道教經籍匯編。收入道書共二百九十四種,按廿八宿字號

,分為二十八集。計二百五十六冊。清康熙年間(1662∼1722)

進士彭定求編刊行。嘉慶年間卅二年(1906)中國四川成都二

仙庵重刻,亦有增加,至今鏤版尚存。亦有流通巿面之縮印本。

  是研究哲學思想、文學藝術、中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人

體科學以及道教的修煉方術、齋醮科儀、名山洞府等的重要文獻

,適合研究典藏。

 

道教儀範全集 編輯特色、重點逐一列出說明:

一.出處:敦聘專業人士,採集高功、道長、收藏家等人士,加以嚴謹審核、彙整

  編輯。

二.年代:上至前清,近至民初、近期;各個年代、大小法派;獨家秘藏手抄本

三.地域:台灣國內各大城市及小鄉鎮之山間小徑,遠至中國、日本、東南亞

  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四.內容整編:文字資料、符籙圖騰,原跡有毀、腐蝕、散佚之部分,竭盡所能,

        恢復原貌給予補錄正確。

五.用途:師門手抄本,字體清晰,彌足珍貴,應用法壇科事,開經授課或廟堂

  藏典皆宜,在出版界追求時潮、暢銷書等,望之袪步的《小眾文化》,苦心

  孤詣,要奢談參與聞問,難上加難,沒有人要做的事,本公司用《憨呆》的

  執著,一步一腳印,堅定的邁進。

 

  道門先進前輩,冀望您們能夠撥一點時間,多留意、多關照、多添加油柴,

讓這把道門之光,繼續發揚,綻放道教五彩繽紛之光芒,是所至盼也!

....................................

 

 

道教懺法大觀 序

  道教的懺法收錄很晚,由清代的靈山子總其成而於清嘉慶年間(一七九七∼)

印行,靈山子(張持貞)為紫雲洞,回道人的弟子,他彙集、整理、撰稿後,再將

序浦編摹、推敲、訂正;正式的出版則是嘉慶八年(一八O三∼)以後的事。

  關於懺法的儀禮,最早的記載出自於南朝的梁武帝,據說梁武帝為了愛妃郗氏

觀閱大藏(經),因而下令建造慈悲道場舉行禮懺;大致上說來,道教的懺法儀禮

要比佛教晚多了。

  懺就是懺悔、謝罪、改過、自新的意思。回道人謂為:『懺演乎天、天文也,

懺傳於人、人文也,以天之時變而化裁乎生』。東嶽解冤謝罪法懺:『望岱嶽以皈

依,盡誠心而懺悔,恐有五音咒咀,或招三世冤仇,魂繫陰司,災生三世,幸 太

上好生之後,許下民懺悔之門,是以肇建清場,備陳供養...恭對道前,一心懺

悔,願垂人惠,曲賜赦原,天道慈悲,隨心感應,懺罪罪滅,修福福生,普願眾生

,投誠悔懺。』

  本套書計諸天懺法,上自三清四御,下逮雷瘟水火和道教五祖、七真無不備具

,共三二部,不僅適用於道觀寺廟鸞堂開設道場做法事,尤適宜誦經懺、讀說教化

,實為道門必具之經典。

 

道藏輯要

  道教經籍總集吾道之秘藏也。道教類書。又稱<重刊道藏輯

要>。道教經籍匯編。收入道書共二百九十四種,按廿八宿字號

,分為二十八集。計二百五十六冊。清康熙年間(1622∼1722)

進士彭定求編纂刊行。壴慶年間卅二年(1906)中國四川成都二

仙庵重刻,亦有增加,至今鏤版尚存。亦有流通巿面之縮印本。

  是研究哲學思想、文學藝術、中醫學、養生學、氣功學、人

體科學以及道教的修煉方術、齋醮科儀、名山洞府等的重要文獻

,適合研究典藏。

...................................

目錄

文帝元皇寶懺:

  文昌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姓張名亞

,又曰張善動,西晉末越之西,巂之南人

,後曲七曲山(四川梓潼縣),仕晉戰殁

,人為立廟祀之。道家謂為「梓潼」,掌

「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

懺法大觀卷五

九天元皇文昌帝君救劫集福寶懺

起讚

淨壇真言

淨心真言

淨身真言

淨口真言

焚香真言

獻花真言

燃燈真言

酌水真言

伏以

至心敬禮

開懺偈

至心皈命禮

拜請

第一上應大吉祥光章

至心敬禮

第二上應大智慧光章

至心敬禮

第三上應大柔和光章

至心敬禮

第四上應大忍辱光章

至心敬禮

第六上應大平等光章

至心敬禮

第七上應大自在光章

至心敬禮

第八上應大喜拾光章

至心敬禮

第九上應大皈依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上應大利益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一上應大慈悲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二上應大解脫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三上應大如意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四上應大神通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五上應大功德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六上應大圓滿光章

至心敬禮

第十七上應無能勝光章

至心敬禮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