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05)532-0851 Email: hsing.fatang@msa.hinet.net

首頁 > > 五術叢書 > 六壬叢書系列 > 六壬叢書系列


重編者序

  楊踐形先生生於清朝光緒十七年(辛卯),自幼天智過人,生平於科學、哲學、宗教至經、史、子、集、諸子百家,甚至外國之書,無不過目,尤其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易,更是深研。

 

  先生於民初在上海十里洋場期間,曾與易學名人《學易筆談》作者杭辛齋先生過從甚密,可謂互相尊崇無間,見其往來函件即知。

 

  此書以《學鐸社易學叢書》為名,其內容均以先生在滬時之演講易經相關之理、氣、象、數,幾凡漢、宋及清代各名家之易,互相印證,其考源編舉周濂溪太極圖說之來源及內容解剖之深,並以先天後天證明現代西方科技文明之比較,及古人以三表眾多之象見于老子道德經及許慎說文解字中皆可資取信者也。縱觀此書後方知我們老祖宗發明易經之偉大成就,所遺留下來重寶,更是吾人炎黃子孫之榮幸也。

 

易學演講錄 目錄

辛太炎炳麟題字

杭辛齋題字

作者肖象

杭辛齋公函

杭辛齋通簡

杭辛齋纂稿

杭辛齋論學

徐璣衡序

召國堂序

重編者序

 

踐形易講錄第一編卷上 目錄

先天後天八卦交變篇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創製圖象之緣由

 第三章 個人研易之歷史

 第四章 易學史分三大時期

 第五章 先天八卦圖象確解

 第六章 先天後天交變圖象

 第七章 後天八卦圖象略說

先天後天八卦交變篇二

 第一章 卦畫為文化之發源

 第二章 述易含三義

 第三章 釋先天之定象

 第四章 證明先天卦位不自宋始

 第五章 明先天卦位之得成立

 第六章 有先天即有後天之可變

 第七章 先天後天八卦交變圖象

 第八章 先天後天交變之因

 第九章 泰否為先天後天交變之徵

 第十章 姤復為先左後天交變之樞

太極類

 第一章 述宋易之說

 第二章 述漢易之說

 第三章 述清易之說

 第四章 分釋各字之誼

易有太極生兩儀篇二

 第一章 陰陽兩儀之本誼

 第二章 本質自具陰陽

 第三章 兩儀非分兩物

 第四章 表GIN-TOP: -12px; MARGIN-LEFT: 30px" align=left  > 第四章 特製巨骰以證立方體之六面

 第五章 立方體之六面自具陰陽兩儀

 第六章 六合兩儀之三面觀

 第七章 六合兩儀有無量變化

 第八章 廣證各種正多面體以明萬物各自具陰陽兩儀之理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五

 第一章 易為最古哲學

 第二章 太極即一陰一陽之道

 第三章 易有太本無太極

 第四章 雖無太極而易有太極是生

 第五章 易不言無

 第六章 無極為太極之无象

 第七章 太極是生之旨

 第八章 太極即易之總體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六

 第一章 極字之本誼

 第二章 書洪範篇獨多極字

 第三章 經傳子史諸書摘引極字

 第四章 易道之中

 第五章 聖德之中

 第六章 孔子之文章在贊易

 第七章 太極之誼與周易全書諸極字一貫

 第八章 太極是生兩儀即聖人執兩用中之道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七

 第一章 太極自有本誼

 第二章 極字本兼二誼

 第三章 陰陽因對待而有

 第四章 陰陽因分別而見

 第五章 陰陽唱龢說

 第六章 陰陽吸噓說

 第七章 太極之名因陰陽之名而存在

 第八章 太極本來無極端

 第九章 陰陽之極中淳和

 第十章 陰陽之名存于所交之一瞬

 第十一章 無極中而為太極

 第十二章 太極之外更無無極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八

 第一章 易象有三極

 第二章 自體之兼兩

 第三章 以位之比較明對待可遞變

 第四章 以數之仳較明對待可遞變

 第五章 以電之比較明對待可遞變

 第六章 以光色之比較明對待可遞變

 第七章 以人之比較明對待可遞變

 第八章 兩極端之進退

 第九章 執兩用中之道

 第十章 一極中之平均

 第十一章 兩極之和合

 第十二章 兩極之較差

 第十三章 陰陽之互變

 第十四章 兩極由異觀現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九

 第一章 孔子之太極即文王之乾元伏羲之一畫

 第二章 無極之誼出自道家

 第三章 極字月各種分別名相

 第四章 乾鑿度之說

 第五章 列子之說

 第六章 古三墳之說

 第七章 諸家之異說

 第八章 太極是無說

 第九章 太極是無中之有說

 第十章 太極是有說

 

踐形易講錄第一編卷下 目  錄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十

 第一章 太極之道

 第二章 道一之舉證

 第三章 始于一之舉證

 第四章 道生一无通于元

 第五章 无具非無可有之誼

 第六章 一之幾微

 第七章 一之有若無實若虛

 第八章 一即太極之舉證

 第九章 一生二即太極是生兩儀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十一

 第一章 道生一之廣證

 第二章 一生二生三三生萬物合周易之廣證

 第三章 老莊合證

 第四章 形學合易之證

 第五章 點之應用

 第六章 線之應用

 第七章 代數合易之證

 第八章 是生之旨趣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十二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十三

 第一章 乾坤為陰陽之極

 第二章 定象八卦之兩畫法

 第三章 表陽表陰

 第四章 隱顯一理

 第五章 表陰陽儀

 第六章 儀象八卦

 第七章 表陰陽儀象

 第八章 儀象在實相可證

 第九章 定象八卦妙符磁極

 第十章 磁電之異同

 第十一章 磁電之關係

 第十二章 定象八卦妙符電位

 第十三章 磁電體質之微分子

 第十四章 磁電場內之指力線

 第十五章 陰陽之感應

 第十六章 易象自然中和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十四

 第一章 二氣感應以相與

 第二章 序卦獨不舉乾坤咸三卦名

 第三章 雷電之字說

 第四章 電光種類

 第五章 坎離二用可見陰陽之感應

 第六章 先後兩象可見陰陽之感應

 第七章 舉電流證陰陽之交變

 第八章 寡過在致中和

 第九章 乾坤一變為天地交變為既濟

 第十章 陰陽感應在致其平

 第十一章 物物一太極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篇十五

 第一章 定象本象妙符天地

 第二章 衡直正交為先後天轉變之樞紐

 第三章 衡直正交先後天異觀非異型

 第四章 周易上下二經皆終坎離二用

 第五章 坎離二用可證磁電在先後天之關係

 第六章 後天本象攝盡先天定象

 第七章 衡直正交顯磁流相互之關係

 第八章 中直外圈實磁電流異觀之隨象

 第九章 磁電可互相感應造成

 第十章 磁電兩流互成環中

 第十一章 先後天互為體用

 第十二章 磁電流正反自對

太極圖說考原篇

 華齊膺序

 第一章 太極有圖遻始于周濂溪

 第二章 太極圖說是周濂溪個人心得

 第三章 溪太極圖出自釋家說

 第四章 濂溪太極圖出自道家說

 第五章 太極圖說之尊信與懷疑為漢宋異同之辨

 第六章 太極圖說之尊信與懷疑為朱陸異同之辨

 第七章 濂溪太極圖說之來源及其內容解剖

太極粹言

 太極粹言

太極圖

太極圖攷

太極圖攷引言

易簡法第一

無極式太極圖

分兩式太極圖

 (一)立中式

 (二)行中式

 (三)成中式

兩儀式太極圖

 (一)左右式

 (二)上下式

 (三)交互式

  (1)林至式內外交互象

  (2)踐形式表/P>

 (二)九二徑系

   求點法

   第一項 求子午兩點

   第二項 求辰戌兩點

   第三項 求乾艮巽坤四點

   第四項 求寅申丙壬四點

   起線法

   第一項 起左儀自子至中四段曲線

   第二項 起右儀自子至中四段曲線

 (三)三一徑系

   求點法

   第一項 求天地兩點

   第二項 求上下左右四點

   第三項 求坎離兩點及上下兩弧周

   起線法

   第一項 起左儀自子會中三段曲線

   第二項 起右儀自子會中三段曲線

   第三項 起四維線

 (二)三圜式即四一徑系

   求點法

   第一項 求天地兩點

   第二項 求見飛兩點兼起次圓線

   第三項 求見點

   起線法

   第一項 起helvetica, sans-serif">產孕門

 產孕例證

謀望門

 謀望例證缺

訪謁門

 訪謁例證缺

求財門

 求財例證

交易門

 交易例證

行期門

 行期例證

歸期門

 歸期例證

官祿門

應試門

 官祿應試例證

疾病門

 疾病例證

詞訟門

詞訟例證

書壬課例證後序

 

大六壬鬼料竅 目  錄

卷上

青錢口訣

東方朔口訣

東方朔射覆口鑑

十干日

占物之所主

八卦所主

十干主事法

十二支主事法

月將主事法

天官主事

十干顏色

物類法象

壬頭干言物類法

支言物類

論物時

貴神所主從此

方圓曲直

論應期只用天盤上將

剋應期論

太玄數

姓氏訣

 

卷下

金口訣

行人圖事訣

關格

訪謁

天候晴雨

叩門

怪異

怔中

耳熱

鬼怪

犬吠

宅怪

宅鬼

宅鬼伏尸

鬼數

妨物

耕穫

身中事

宅中事

渡水

遇險前後吉凶

迷路

路中酒食

初入

期人途會

出行失伴

相投

言實否

投書

呼召

喚人

屈人

見貴

假借

取索得否

途間來人

食物

酒味

途次占雨晴